2019年7月10至7月15日,根据学校党委组织部安排,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中层干部素能提升培训班”的学习。这次培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临班级参加开班和结业仪式,培训教程涉及高校党建工作、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高校领导者的领导力和领导艺术、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等多方面内容。浙大继续教育学院热情周到,教学安排紧凑、合理。虽然时间短,但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通过学员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此次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一堂课是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教授讲授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态势与高校内涵建设” 。宣勇教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经济与管理重点学科带头人等职,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并获重点资助,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宣勇教授先后任任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现任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书记。
宣勇教授从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现实与挑战、地方高校如何进行内涵式发展以及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几个方面,全面解读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跨越式发展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对我校的转型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态势
当今世界处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市场化而构筑的知识经济时代中,世界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多样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同时,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日益突出。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与机遇,大学不再拘于教学、科研与服务的传统功能,将“创业”列入大学使命。大学如何凭它自己的力量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实现创业型大学的战略转型,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态势。
从国内高等教育形势来看,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将处于由大转强的历史关键期和战略机遇期。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进程,对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自主性、个性化需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竞争力,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学术发展紧密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更加凸显了四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
(一)注重强化内涵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预计,到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将完成从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的过渡,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因而“上好学”的需求日渐凸显,高等教育结构供给呈现出从扩张总量的初级阶段向纵深优化布局的高级阶段转变的新特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高等学校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二)注重分层分类办学。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都决定了高等教育必然是多元结构的系统,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这就决定了分层分类发展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强调,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现分类管理。因此,科学定位、特色办学,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发展最核心的战略。
(三)注重现代大学制度构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根本上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实现,通过系统化、制度化的设计来保证,既要遵循大学的内在逻辑,又要与现代社会相契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发展最根本的任务。
(四)注重产学研用结合。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科学普及、文化传播、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
二、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已是普遍共识,在国家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情况下,地方本科高校该采取怎样的举措大力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立足地方性,紧紧围绕郑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地方服务能力。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融入地方、服务地方、贡献地方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努力实现发展与地方同步、特色与地方辉映、文化与地方交融、服务与地方共赢。学校成功升本以后,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工程,紧密结合郑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力推动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对接地方需求,优化学科布局与专业设置。学校面向郑州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根据行业、产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努力形成地方特色鲜明、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强化校政行企合作,提高为地方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既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的战略要求,也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地方高校自身转型发展的内生需求。学校始终围绕郑州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主动服务郑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学校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开放办学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平台共建、订单培养、共建实习基地、实践基地、创业实训基地等多元化合作方式,引导社会、行业企业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230多家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设置了一系列产教融合课程模块或专业方向。
四、强化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秉承“修德敏学、笃行拓新”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以党建引领,寓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于一体的全校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水平的办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追求。多年来,学校坚持质量为重、人才为本、特色为上和协同为要,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大力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有了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