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假期,学校作为第11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比赛场地之一,注定是一个繁忙的假期。但闲暇之余,我便沏上一杯青茶,捧起那本散发着淡淡油墨清香的《习近平讲故事》,开启了假期的“读书充电模式”。之前学习过了《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习近平用典》《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目,感觉受益匪浅,同时也感觉读得还不透。这一次,我重点读了《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让我对习总书记更加敬佩,也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
《习近平讲故事》是2017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主要包括对内篇和对外篇共109则故事。对内篇侧重廉政、品格、励志、治理等;对外篇侧重于人民友好、国家交往、文化融通、历史情感等。每则故事先引用原文,又有“延伸阅读”,用以丰富故事细节,还原故事语境,让读者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已作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俗读本和生动教材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阅读热潮。
合上书本,我有三个最明显的感受:从总书记的故事中感受修身为人之道,提升个人修养;红色革命故事让我身体里的鲜血沸腾,坚定理想信念;总书记的为民故事让我不忘初心,做好人民的干部。
一、文以载道,感受修身为人之道。
正所谓“文以载道”,习近平总书记将自己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寓于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无论是在G20峰会这样的世界舞台上深情讲述“最忆是杭州”,传递出中国“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的新机制新倡议,还是中美元首“瀛台夜话”中对中国百年梦想的言叙,折射出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不管“时间都去哪儿了”“蛮拼的”,还是“APEC蓝”“纸牌屋”,习总书记对新语汇的灵活运用,每一热词背后都展开着生动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力量、高尚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准则,而且使人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故事”的灵性智慧和风格。
在习总书记的励志故事“精忠报国”一则里,幼年的习近平听母亲讲岳母刺字的故事,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这个故事,说“精忠报国”中蕴藏的家国情怀激励他心怀人民、奋斗不止。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常怀爱民之心、常思爱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的家国情怀也深深地感动和鼓舞着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新时代。
在文艺座谈会上讲到的习近平年轻时“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足以说明文学的力量。虽然现在获取信息非常方便快捷,已然没有走“30里”路的必要了,但是习总书记年轻插队时那种求知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现在人和书和知识的距离近了,惰性却强了,足不出户、唾手可得的书籍,很多人却没有拿起来的欲望。我们学校的读书活动就非常好,通过大家一起读书、一起写读后感,营造为广大教职工读书爱书的氛围,吸引大家将读书形成一种生活习惯。
“学懂学通原著”的故事中,习总书记讲到恩格斯、马克思和毛泽东等革命导师对于“读原著”的论述,强调了读原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告诉了我们在读原著时遇到理解困难该如何克服。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就是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的有力举措。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应该多读原著,多学原文,才能悟透原理。
二、聆听红色故事,做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种场合深情讲述红色故事。为什么要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因为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一个国家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牢记过去才能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习总书记将最感人的红色故事深情地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精神从符号、理念,变成向我们走来的一个个时代英雄,变成我们身边鲜活的日常,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习总书记的品格故事“信仰的力量”一则里,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习总书记谈到许多革命先烈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归根结底是革命先烈们都有着坚贞不渝、矢志不移的崇高理想信念。毛主席一家、徐海东大将家族、贺龙元帅宗亲……都有许多烈士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奉献了宝贵的生命。杰出的代表方志敏烈士在严刑拷打下也不屈服,这就是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成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鼓舞了无数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谈到多次读《清贫》,每每都受到启示、教育和鼓舞。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坚守崇高信仰,筑牢信仰的基座,坚决不能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理想信念滑坡”。
“半床棉被”的故事是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的。“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女红军临走时对老人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习近平讲述“半床棉被”的故事,说明了“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指导我们“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把泪焦桐成雨”故事中,习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回忆40年前学习焦裕禄的情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焦裕禄精神在习近平心中一直闪耀着。这个故事也激励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焦裕禄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求真务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和一颗“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的“初心”,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三、不忘初心,做与人民密切联系的优秀领导干部。
《习近平讲故事》中每一个故事都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许多故事把大道理和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字里行间中就能读懂总书记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的标准,体现习总书记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后的“自身硬”带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从严治党新常态。
在习总书记的廉政故事中,有“三命而俯”的正考夫,堪称严以律己的典范。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特意讲到这个故事,是对正考父谦虚低调、清正谨慎的赞许,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向正考父一样,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筑牢对权力和诱惑的思想防线,确保“个人不逾矩、权力不越轨”。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从“四知拒金”、“要言妙道”、“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等这些通俗易懂、寓意深远的故事中,警醒每一位共产党员“为政之要在于廉政,廉洁之本在于自律”,只有每一位党的干部能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虽然困难处处有,诱惑时时在,但只要坚定内心,坚持初心,一心跟着共产党走,那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民心所向”“去民之患”等故事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百姓存在的血肉联系。“谷文昌的‘潜绩’”故事中的谷文昌,在任期间默默无闻地奉献,建起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这样的“潜绩”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这才是最大的“显绩”。“就是讨饭了也要救他”故事中的共产党人郑九万,一切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苦甜放在心头,才换来民心所向的最大回报。“身影与声音”故事中的独龙族干部高德荣,一句“用身影指挥人,而不是用声音指挥人”道出了我党的优良传统,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率先垂范,时刻与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 正是这些优秀共产党人作为光辉榜样,让我明白了优秀干部的标准和一名共产党人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这就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不能挂着嘴上,要落实在行动中。
这本书一共109则故事,读完受益匪浅,仅从中摘取了深有感触的故事与细节,加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形成了此文,并不是很深刻。好书常读常新。《习近平讲故事》这本著作值得我们经常阅读,愿大家在每次书本开合之间都收获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