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生在香港特区的严重违法暴力事件持续升级,美西方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按捺不住地从幕后跳到台前,打着“人权”与“民主”的幌子煽风点火、明目张胆地干预香港事务。他们刻意混淆暴力活动与和平示威,公然纵容甚至美化暴力行为,抹黑诋毁特区政府和香港警方依法捍卫法治和秩序的正义之举,污蔑中国中央政府削弱香港的自由与权利,其言行之恶劣,世所罕见。纵观那些在街头参与暴力违法行动的黑衣蒙面者中可以看到有很多青年学生的身影,从所谓的“太阳花”、“占中”到今天的暴力游行示威,他们听信谣言和欺骗,漠视正义和法律,忘记历史和现实,冲击公共设施和政府机关,分裂社会、国家和民族,让我们视之可气可恨,思之凛然警惕。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更加感受到“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的责任与担当。
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就应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狠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个“牛鼻子”,在内容、载体、教与学方式上创新,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鲜活起来、精神起来、互动起来。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在学生中“入眼、入心、入脑”,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广大学生在“拔节孕穗期”茁壮成长,关键又在教师。因此,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队伍建设”,落实在“内容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不仅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要求,也是对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总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有信仰
信仰就是力量,信仰就是方向,信仰就是形象。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站在讲台上,立在学生前,要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转化升级为事业给予肯定的充分性,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挚爱的坚定性,要有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胜信念的牢固性,要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昌盛无私奉献的甘愿性。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因此,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教师有信仰,教育事业就有希望。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
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就是要做到讲政治,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人师”最根本的政治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讲政治这一条如果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地讲好政治,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应该做到:一是必须把准政治方向。方向不清,大任难当,重托难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准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落细落地立德树人的各项任务要求,始终把培育时代新人作为自身教育教学恒久的目的和执着追求;二是始终牢记教师的政治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对标对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是始终保持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政治问题、原则问题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举高举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旗,将政治性与学理性内在结合,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用学术话语表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用经典案例剖析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道理,用精彩故事描画出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
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严格遵循党的政治原则,意味着拥有足够的政治定力,意味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党内的确存在“两面人”的问题,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加之国外势力的渗透、网络文化糟粕的侵蚀等诸多状况,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思政工作的本质就是铸魂育人的工作,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抨击各种形式的虚无主义错误言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亮剑发声,乐为、敢为、有为。
(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时刻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
不言而喻,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站稳了人民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人民教师,坚持教好书育好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性的现实体现,就是对人民中心地位的极高尊重和折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也就是人民主体性置于学生这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地位上的具体映照和缩写,为学生服务、服务好学生,就是为国家发展服务,为民族的未来工作,让自己真正成为党和人民可信、可敬、可靠的战士。
(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学习、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确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坚决做到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味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握其内在逻辑,领会其精神实质,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用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培育学生新思维,拓展学生宽视野。
因此,从根本上满足“政治要强”的首位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应该也必须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认清自身所处的职业方位、事业方位和人生奋斗的方位;看清大势,充分认识到肩负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树立信仰,牢固信念,强化信任,讲透道理,讲清是非,始终坚持不懈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扎实工作,用实际行动擦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过硬的鲜亮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