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治理没有及时跟上,造成河流、土地、空气的污染,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高屋建瓴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要提高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蓝图,而且也关乎每个人的行动。
美丽中国不会自行来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作为培养学生的高等院校,有必要在大学生当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实践生态道德要求,引领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和澄清概念的教育过程,主要是从生态文明观的认知、生态文明情感的养成和生态行为能力的培育等方面入手,以生态价值观、生态法制观、生态消费观、生态科技观等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有机统一体的教育。
生态价值观教育。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观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无限地征服、统治、索取,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威胁到人类生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把自然当作人的支配对象的片面价值观,重新审视自然的价值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生态价值观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知晓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确立正确的生态道德准则,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念的教育活动。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充分认识自然不是人类支配的对象,自然具有其生命的内在价值和工具性的外在价值,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只有对自然的价值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博大情怀,崇尚自然美德,树立人与自然万物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生态平等观。
生态法制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加强法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态法制宣传和教育尤其重要。大学生生态法治观教育,就是在强化生态法律法规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树立生态法制信仰,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生态法规,从根本上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首先,加强大学生环境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树立生态法制信仰。大学生生态法制观是在学习了解了一定的环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生态法治观教育首先要强化教育大学生关于我国乃至当今世界的生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2015年1月1日实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法律条文也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学生学习生态法律知识,就是要让大学生在知法懂法的基础做到积极守法,而非被动型地消极守法,通过法律维护其正当的生态权益,实现心目中的生态正义。
再次,提高大学的环境义务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环境义务有消极的环境义务和积极的环境义务。“消极的环境义务”就是禁止义务主体进行一定的环境危害行为。“积极的环境义务”就是要求义务主体做出一定的环境保护行为。生态法制教育要求大学生树立严格履行消极的环境义务,同时更要大力倡导和认真践行积极的环境义务,引导大学生加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树立有问题依靠法律解决的法律意识。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法制和有关生态文明制度的教育,让大学生明白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我们人类活动的界限,进而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态消费观教育。过度消费、崇尚奢侈的高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毫无节制的消费观和不适当的消费模式无疑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引起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破坏了社会风气。生态消费观的提出正是源于人们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和时尚,同时缺乏消费理性,加之受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导致出现大学生高消费、奢侈浪费的普遍现象。因此,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发扬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提倡文明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鼓励精神消费,倡导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和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文化和生态化的消费理念。
生态科技观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推动,而且需要树立正确的科技观。科技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自然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工业文明时期人们的科技观是在征服论自然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科技成了人类用于征服自然、满足物质需求的手段,技术决定论的泛滥最终导致雾霾、地震、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资源能源危机,核战争威胁、潜在的生物危害等威胁着人类生存,制约了经济的后续发展。大学生是未来科技工作的生力军,他们是否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将会影响到未来的科研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学生生态科技观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自觉破除对传统科技观的迷恋,树立对生态科技的信仰,坚持科技在服务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让大学生认识到生态科技是科技与生态的统一、是科技与道德的统一。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矛盾中就包含建设美丽中国这一任务,这一任务就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