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岳飞告诉我们:反抗外来侵略,一生精忠报国,不求流芳百世,但求问心无愧!保尔柯察金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乘新时代的春风,放飞青春梦想,牢记使命与担当,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生长在不同的年代,拥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家国情怀,却殊途同归,执着于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便是古代、现代、当代伟人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近日,在品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后,我再次被习总书记的故事深深震撼。
7年的知青岁月,他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与当地的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更“敢想敢做敢担当”。从修厕所到办沼气,从打水井到办裁缝社铁业社,哪里需要改进,他就深入哪里,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善于思考,更敢于实践。《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回顾过往岁月的好书,更是一本启迪思想、升华精神、提升行动的好书!读这本书,我感想颇多。
励志冰檗砥砺前行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来到了最艰苦的地方——陕北,这一待就是7年。7年的时光,他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繁重的生活劳动,以及严酷的政治考验,不仅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勇气,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反而拥有了刚强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敢做敢当的品格。反观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们,很多出生在富余的家庭中,对艰苦的生活往往难以理解,更容易在遇到一点点困难后就裹足不前。但我相信,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境遇,在历练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前行,这才是当代年轻人真实的写照。
回想当初励志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也曾经历了众多考验,跨越了众多障碍,然而这些困难从未将我打败,我反而在这些过程中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成为教师之前,每晚的挑灯夜读,成为教师之后,每晚的专心备课,这些都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都让我拥有了更多面对挑战和机遇的勇气与信心!有诗云:“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会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而在艰难困苦中磨炼意志,必将迎来更强大的自己!
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对于一些人而言,时间是漫长而无趣的,无所事事便成为他们的常态。但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时间是短暂而珍贵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便成为他们的常态。在《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习近平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另外一些人”。他在梁家河的两年时间中,用双脚丈量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更了解这里的大事小情。发现村民们烧柴火费时费力,他就组织大家学习沼气技术,在村里建起了沼气池,点灯、做饭省力气,沼气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发现村民难以喝到干净水,他便组织大家挖井,没有机械的年代,他一锹一锹的挖,硬是撑不住了再换人,半个月的时间,村里终于有了第一口井!看到村民社员们缺少衣服,他就办起了缝纫社,把要缝的衣服交给在缝纫社劳动的妇女,省去了大家缝补衣服的时间,也让妇女们挣到了更多工分。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或许在旁人来看就是小事,但关乎老百姓生存的没有一件是小事!习近平也许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从身边的事做起,做事实做好事,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做到位就是伟大,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时常这样要求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教学,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这便成为了我一直坚守的目标。而读完《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后,我更加相信,脚踏实地的工作,勇往直前的努力,定会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
绽放青春实现理想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这样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当年,15岁的习近平也曾在黄土高原上迷茫过、彷徨过,但在22岁要离开陕北的时候,他却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有了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如今,成为国家领导人的习总书记,仍旧战斗在新时代的第一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鞠躬尽瘁。
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没有习主席那般高远的志向与能力,却一定要在最好的年纪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随时准备着,用自己的努力来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一定要在青春年华中,不负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自己的理想与使命,时刻准备着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的意识到,帮助年轻人们绽放青春,实现理想,就是我现阶段的目标与使命,我将以我满腔的热血和专业的技能,用新思想启迪学生,用新风尚影响学生,用新模式激励学生,让莘莘学子奋发向上,让稚气少年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