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学习习近平的文章、讲话、著作等,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总书记善于用典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盘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生动鲜活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对《习近平用典》,我最早接触是在2016年的暑假,那时,总书记的用典的第二辑还没有出版。2018年8月和出版社的一位朋友喝茶,朋友说:“有一本主题书很火,相关部门没有推介,就加印十次了,卖出200多万册, 4月又出版了第二辑,发行了70万册,你猜是什么书?”看着她兴奋的样子,我脱口而出:《习近平用典》。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从另一位出版界朋友手里求到一本第二辑并读了些时日了。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我对党的创新理论类书籍的关注,比较敏感,何况又是一本书设计风格淡雅柔和、古典气息浓郁、封面竖排8则典故并将现实意义的解读置于背景义理阐释之前,又彰显图书当代价值与意义的理政之典呢。
这个假期,我又把《习近平用典》第一辑、第二辑拿出,反复温读,其中不乏蓝笔写、红笔圈。此书之所以引人入胜,是结集了总书记三年多来在系列讲话、文章中信手拈来的精妙典故,在于总书记善于运用古代典故、经典名句,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子到毛泽东,旁征博引、画龙点睛,启迪思想,精神激荡。《习近平用典》体现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治国理政文化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上向善”的道德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上向善的内容,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特别在挖掘治国理政修养论的道德资源方面,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政治乃是人格的扩大。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能一日无德。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是首条。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引用“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论新闻真实性时引用东汉·王符《潜伏论·务本》里面的一句话。对于新闻而言,真实性就是生命,事实就是本源,而虚假则是天敌。尤其在这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耳听眼见都不一定为实,通往真相的道路不是坦途。2018年之前,各种虚假新闻、反转新闻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媒体的公信力,宣传思想工作一直在正本清源。媒体只有在纷繁杂乱的网络空间、舆论场上保持定力,提高新闻素养,践行真实性原则,宣传工作才会有公信力和生命力。进入2019年后,宣传思想工作迎来了守正创新的好局面。这与奋战在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工作者努力分不开。同样,如果只看到事情的黑暗面、负面,看不到事情的明面、正面,即便所报道的具体事件是真实的,也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充其量也是不完美的真实。作为从事宣传思想工作人员,务必要把握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统一。唯如此,我们宣传人才能激发出更多的正能量,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修齐治平”的传统政治智慧有着同构关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里面的一句话,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有限的知识,就会筋疲力尽。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思想与儒家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积极进取精神相比,确实有消极的一面。但是,我们可以辩证的加以分析,如果我们只截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就有积极的意义了。为此总书记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办公厅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了这句话。总书记说,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只有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在总书记看来,读书不仅是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一点上,总书记建议领导干部应当普遍读三个方面的书:第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著作;第二是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书籍;第三就是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唯如此,我们才能吸纳丰厚理论营养,博彩各类知识精华,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类似“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传世名句,是北宋时期苏轼《和董传留别》里的一句话。强调的是高雅不凡的气质源于书香熏染和面对人生失意或窘迫时也能表现出来豁达态度。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化气质。”总书记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等文中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旨在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思想、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也可以为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提供有益的启示。总书记强调,“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强调领导干部应该主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少一些饭桌上的觥筹交错,多一些书卷里的含英咀华,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思辨能力;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懂荣辱、辨善恶。总之,总书记是要求我们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固本培元,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
二是注重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机制。传统社会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传播手段也不是很发达,为什么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特别是仁义礼智信深入人心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通过礼仪和制度来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治国理政要从制度层面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用而不知”的做法,真正做到成风化人。
总书记引用古典诗文名句,谈安危、论治乱、道时机、讲大局、明根本、抓重点,充满了对执政之要的辩证认识,也体现着对治理大国的深切认识。“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北宋苏轼的这句话。时任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的苏轼就西羌、西夏事宜写给宋哲宗的奏议中写道:“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意思是治理国家既不可以随便制造事端,也不可以胆小怕事。意在奉劝朝廷,既要谨慎持重,不可无端生事;遇事也不可退缩,要主动作为。不可以生事,从小的方面讲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朝令夕改。从大的方面说就是“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也就是要保持制度的稳定。不可畏事则是说,不能因为有些人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非议、对我们改革开放的质疑,就缩手缩脚,固步自封,甚至按照他们的指指点点就改变我的思想观点,我们一定要坚定我们的“四个自信”。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我们国家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认准了就要理直气壮、态度鲜明,照我们自己的判断,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在这一点上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弄明白,要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什么一些人为了理想,能“虽九死而犹未悔”?为什么一些人为了事业,能“历百折而仍向东”?为什么一些人为了人民,向逆而行,向死而生?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只有树立高度的价值观自信,才能站稳价值立场,才能保持清醒认识,才能具备政治定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引用林则徐《赴戊登称口占示家人》里的一联诗句,被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置生死之度外的博大情怀。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即使牺牲性命亦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灾祸而躲避。这种深邃的爱国主义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最核心的一部分。当前,“疫情”横行,全民抗击,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在武汉这块危难险重的大地上。他们以国事为重,以顽强的斗志,奋战在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写照。百余年来,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推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着中国梦前行,赋予我们向着民族复兴进发的能量。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把我们中华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这种精神力量,构筑成钢铁般的坚强,我们凝心聚力,精准施策,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打好这场狙击疫情的保卫战。
三是具有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文化自觉。从总体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和精神支撑,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总书记的执政思路里面,创新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治理等有很多相协调适应的地方,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还是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在我们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总书记的殷殷寄语,“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创新创造。
“不日新者必日退”这是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的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里面的“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也就是说,君子学习一定要做到日新,日新就是要做到每一天都要有进步。古人尚且如此,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舆论环境。过去被认可的,现在未必好;过去不合时宜的,现在却可能势在必行;过去不能逾越的,现在则需要必须打破。所以总书记才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多变的技能、多样的利益、多元的思潮,如果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所使用的技术不如别人的先进,怎么能在纷繁复杂中把握主流?如果采取的方法不如别人有效,如何在多种发声中加强引导?如果接受信息不够及时,观念不能更新、理念不如别人高明,又谈何能在多元思潮中占主导?总书记说,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最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必须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只有在创新中赢得主动,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回答好新时代的考题。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换句话说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等文中引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实行仁道。孔子答道:“工匠要做好活计,首先必须具备精良锋利的工具。住在一国,就要敬奉这国大夫中的贤者,结交这国士人中的仁者。”工匠做工与实行仁道表面上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但实际上道理是相通的。工以利器为助,人以贤友为助。作任何事情,准备工作都很重要,正如我们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工匠在做活之前先把工具打磨好,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才可以事半功倍。实行仁道也是这样的,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与这个国的贤达之士建立好关系,这才会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从而达到仁的目的。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做好一件事情,有热情和能力是不够的,热情只是具备了想干事的态度,能力只是具备了干成事的条件,要有方法才可以,有方法才是干好事的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新时代把改革推向了攻坚期,利益主体纷起、思想观念丛生,改革已成为难啃的硬骨头,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可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影响,同时每一项改革又需要其他改革相互配合,都需要放在一个大盘子内来考量。为此,总书记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弹钢琴的艺术,又要有走钢丝的技术。我们很多同志在实际工作中都有这样的体验,由于没有掌握好工作方法,下了很大力气,花了很多时间,投入很多精力,却事倍功半,甚至把事情给耽误了,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常说的“瞎子摸象”和“纸上谈兵”。前者是对工作没有全面把握,后者是眼高手低,遇到具体事情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们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善于未雨绸缪,即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就像现在全国打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战一样,在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考验期,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之时,我们郑州在未雨绸缪上做的就很好,我们市委市政府秉持备为战、备为先、备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在1月27日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这一指示要求,郑州做出了改造扩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的决定,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精神,就是为守护好市民健康防线的壮举。具体到我们学校也是如此,在这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周书记多次主持召开研判部署会议,抗牢政治责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在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方面,我们学校在上级各个口下发的需要统计区域基础上,全面铺开地毯式大排查,排查工作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扎实有效动员全校师生打好这场战胜疫情的战争。共产党员站在战“疫”第一线,组建我校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先锋队”,根据疫情动态发展,哪里有需要就随时准备把先锋队放到哪儿去。我们秉承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为打好这场胜仗保驾护航。
一样阅读,多种收获。至此,我真要佩服这本书最初的创意了。《习近平用典》每个典故间并没有逻辑关系,但通过典故、解读、释义三者巧妙的组合,以及敬民、为政、治理、天下、廉政、法治、辩证、历史、文学等篇目分类,不仅构成一个政治、文化的完整体系,而且使不同读者从中获得政治、历史和文化多方面教益。新华社评价它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香港报纸评论它为“治国之用,理政之典”。同时,《习近平用典》也被众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誉为“申论神器”,被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奉为“写作范本”,更有不少读者建议将其作为大学必读书目或重要参考教材。我更愿意评论其为提升党员干部个人素养与政治理论水平的好教材。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徜徉在典故中,享受着历史智慧和民间智慧的提炼,品总书记的用典,与古代先贤交流对话,在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中漫步,在语言精练又言简意赅中品读,在辞近旨远的文字中小憩,心里荡漾的是爱不释手的幸福与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