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会议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方面的显著优势,规划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大会聚焦“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谱写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蓝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开辟了大国之治新历程。
《决定》第十四条明确指出要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坚持权责法定,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明细权力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权力制约。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是保障权利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学校目标得以实现的长效机制。因此,加快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落实校“一二三四”工程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学校综合治理能力。
一、内部控制及其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2012年财政部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以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具体到我们学校就是以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战略目标,通过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对学校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相对于纪检监察、审计等外部监督,内部控制就是学校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授权审批等手段,达到防范风险于未知和自我纠正的目的。
(二)内部控制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1.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内部控制包括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是从整体上对单位内部控制加以规范,为内部控制运行构建良好环境,具体包括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和信息系统。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于通过制定制度构建政治权利、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民主权利的关系,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提高治理效率。业务层面包括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建设项目和合同管理六个方面,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依法治校。
2.强化业务流程控制,防范与管控风险
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经济活动为控制对象,通过制定制度,优化流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查找关键风险点,针对经济风险及时修订制度、再次优化流程,抓住关键环节,归口管理、授权控制、明确职责,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3.强化权力制衡,规范权力运行
制衡项原则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内部控制通过决策机制、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等方法,制约权力运行,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规范权力运行。
4.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
内部控制的最后阶段是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系统,减少人为干预,实现经济活动风险预警,改变六个方面的经济活动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学校对经济活动的有效监控,进行动态管理,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2016年学校升本以来,学校处于转型发展的的阶段,学校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和发展,部分规章制度仍然沿用原中州大学的文件和办法。各行政部门出台规章制度往往从部门主管业务视角出发,部门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部门规章制度存在重复甚至矛盾的地方。因学校机构设置和部门负责人确立较晚,部分规章制度缺失,但尚无责任部门等问题。去年年底,学校出台了加快规章制度建设方案,大大提高学校制度建设步伐。
(二)经济活动绩效管理工作需落实
目前,学校各单位比较重视经济活动立项,但对经济活动的绩效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因学校的公益性质,其绩效和企业考核指标不同,要重视社会效益,对学校绩效考核也带来一定困难。但是在政府全面绩效考核的大背景下,加强学校经济活动立项管理,加强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学校有限资金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去,对于我校预算分配、执行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大事。
(三)合同管理无责任部门
学校重要经济活动、业务往来都有可能涉及合同,例如采购、合作办学、技术转让、科研合作等,合同管理是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学校权益保障和健康发展。但合同管理涉及部门多、程序复杂,导致目前我校未明确合同管理责任部门,未出台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在合同的审批、签订、执行、终止等流程方面无明确规定,无法合理维护学校权利,存在极大的经济风险。
三、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
(一)打造内部控制文化氛围
内部控制的核心事制度和流程,但是仅靠制度的硬性约束和流程很难保证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内部控制文化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是内部控制的灵魂,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协调统一,才能构建完美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内部控制文化让学校内部控制规范在教师中入脑、入心、悟透做实,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文化要和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内部控制故事,做好理论研究,让理论指导实践,培育良好文化氛围。内部控制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创建和谐的内部控制氛围,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立知行合一的沟通监督机制。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寻规定矩找差补短,建章立制做强扶弱。首先,制度建设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在制度建设中我们要守正创新,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政策、文件,我们要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作为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其次,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内部控制建设,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梳理整合现有文件,将上级政策、文件内化、融合到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中去。最后,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完善要有整体规划,规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提高其执行效力,着眼于内部控制环境和业务层面各六方面,做到全面、规范、有效,建议出台学校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为全校规章制度的起草、修订、审批、执行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提高规章制度质量。
(三)优化内部控制流程
流程化是制度执行的保障和重要措施。学校要进一步梳理各业务环节,根据学校实际,持续优化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以服务师生为目标,做好放管服工作,简化、优化流程。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关键岗位职责、把控关键风险点,为经济活动保驾护航。内部控制流程优化要根据外在和学校内部环境变化,及时修改,及时优化,内部控制永远在路上,流程优化永远无止境。
(四)推进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
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是为了把优化的经济活动流程进行固化,减少人为干预风险。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岗位职责、审批权限、办事流程、要求资料等内容镶嵌到系统中去,系统自动识别和推送,保证制度执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都可以控制、追溯和监督,从而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内部控制信息化要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和审计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及时协调配合,做好预算、收支、资产、招标、合同、基建等经济活动的决策、审批等信息的整合集成,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分析,进行自动预警、全程监管、全面评估,提高智能化水平。
(五)各部门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内部控制覆盖学校各业务领域,涉及各行政部门、学院,是和学校运行息息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三章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单位应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财务处是学校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组织、建设和实施;审计处负责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并对建成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监督监察;纪检监察、人事处负责对党员干部在内部控制业务流程环节中的关键岗位明确职责;校园管理与建设处负责建设项目内部控制与优化;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与优化。学校各部门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校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学校治理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及其执行力的集中体现。高校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的重大决定。高校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关于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的指示,做好学校内部控制工作,加快“一二三四”工程建设,实现管理水平的跃升,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