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个暑假,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似乎没有放假的感觉。学校虽然明确了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进入暑假,但很多部门教职员工都没有休息。即使如此,坚持多年的假期读书活动如期而至,而且要求标准没有降低。截至目前,已经收到了1090篇文章,其中不乏精品。七月以来,我也看了几本书,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并写了两篇心得体会,但思考都不够深入,自己不甚满意,未敢交卷。
近日收到宣传部发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认真读后,颇有收获。讲义和我们工作贴近,很多话讲到我们心上,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体会很深,分享给大家。
教育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世代传承的基本形式,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教育活动。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爱子,教之以义方”“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等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教育特色。
时代在进步,教育事业也要随之而发展。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即将实现。新的历史发展对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提出不少的挑战,需要教育事业适应时代要求进行自我革命,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进而支撑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全面总结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紧紧围绕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这些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规律认识的新高度的标志。
讲义共分为九章,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对教育的科学内涵进行阐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一)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同样要由党来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教育的根本保证,所以《讲义》首先提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加强教育系统的党建工作,使教育领域成为见识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对于国家、个人的发展都有基础性意义,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礼记•大学》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义》的第二章提出立德树人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培养出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基于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讲义》第三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四)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就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因此,在《讲义》的第四章习近平总书记就特别强调我们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在教育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的“四为”服务,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些论述从根本上、全局上指出了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方向。
(五)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立定脚跟,背后青山飞不去。”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其发展往往都是在自身历史、文化与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讲义》第五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的教育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办。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些论述都是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基础上对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高度自觉自信的表现。
(六)教育要坚持人民立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讲义》第六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要坚持人民立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待,是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教育的获得感,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些论断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
(七)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也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讲义》第七章,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高度擘画教育改革,指出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以教育改革激发教育活动,增强动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形成更加开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高质量教育体制机制。并对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等问题进行详细论述。这些论述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方法,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关注,也吹响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号角。
(八)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在《讲义》第八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增强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些论述把对教育事业的历史使命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指引。
(九)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兴国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在《讲义》的最后,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鼓励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上九个方面高度概括解说了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特别是高校领导干部应该必须学习,理解掌握运用的工作指南。必须在“学中干、干中学”,把总书记教育思想落实到工作方方面面。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结合工作认真做好《讲义》的第九部分,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总书记对好老师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四有”揭示了教师发展的内在规律,对教师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期待、新要求。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想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培养出合格接班人,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学校升本以来,我们适时提出了“一二三四”工程,其核心基础就是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对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并在加强政策和资源倾斜上多措并举。截至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8人,其中引进的博士42人。我们的教师队伍在高素质专业化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每个老师都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老师的理想和追求。
(一)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缺少了理想信念就缺少了行动的动力。对于教育者来说,有理想信念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首要标准。在中国教育史上,从不缺少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们正是胸怀祖国,才能在敌机的轰炸中不顾安危,坚持教学,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为新国家的建设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天,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同样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教育者的宽广胸怀。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首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心中装有中华民族的大业,才能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奋力前行。
(二)有道德情操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是品行之师,由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远远丰富于学生,因此,学生对教师往往天生有一种信赖感,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不自觉地学习、模仿。“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这就要求一个好的老师,必须要能够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否则,教师身上的任何瑕疵都有可能在学生眼中放大,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错误的示范性影响。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其人格魅力引领学生除去浮躁,潜心专研。
(三)有扎实学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应是学问之师。这就要求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由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才能避免“其负大船也无力”的尴尬。而扎实的知识不仅要靠在校的学习,更要靠积极的终身学习意识。一个好老师,总能很清楚的意识到学习如逆水行舟的道理,从不放弃自我提升的机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时代的前列,进而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严谨笃学的优良学风。
(四)有仁爱之心
“仁者爱人。”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者,更是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仁者,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总书记说,教师应当把爱作为永恒的主题融入教育工作中。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不歧视、不轻视,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好老师”标准,打造一支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好老师”队伍,要在以下方面下大力气,抓出成效。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在关于“德、才”关系的论述中,人们往往都会把“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德”在人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在好老师评价体系中,具有较高的师德师风是首要条件。为此学校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
首先是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协作机制。由学校党政领导、党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学工部、武装部、校办、人事处、教务处、评估督导处、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与各二级学院党务及教学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参与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学校各二级机构及学院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事内容,层层压实压牢责任,确保抓细抓实。
其次是加强制度落实。良好的执行力度是提高制度实施效果的基础。目前,学校制定的每双周三下午开展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各单位要抽出半天时间集中进行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及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纠正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但目前有些单位在双周的教师政治学习上落实不太好,存在流于形式现象,接下来学校会不定期对各单位的政治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存在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谈话。
第三是强化师德考核。在师德师风考核中坚持“四个相统一”原则,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的作出不同程度处理,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按规定予以调岗或者解聘处理。对于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则通过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奖励来鼓励广大教师珍惜教师声誉,提升师德境界,养成师德自律。以考核带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
“师者,传道授益解惑者也”,好的老师应当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掌握精准的专业知识,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充满智慧方能为人师长,方可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育人由育师开始。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进一步加快,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固化现象,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脱节,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为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开阔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活动,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首先是派出专业教师外出培训访学。为了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学校每年都会派出部分教师去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学校照常发放其工资,不安排教学任务,使其能安心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同时,为加快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每年的暑假都会派出学校骨干教师赴知名高校进行统一培训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
其次是开办学术讲座。升本以来,为了提高教师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本科教学,学校每年都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开阔教师队伍的视野,扩大信息、知识交流强度、并提升自我发展意识,开展头脑风暴,激励大家主动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要求。
第三是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科研奖励办法。教学科研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近百万元奖励教学科研成果,在学校初步形成争创名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主动投身教学及科研工作的热情,培育出一支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全面详细又深刻,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充分体现出笃行担当的实践指向,是我们开展教育实践的指针。做为一名好老师,我们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当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而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当作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们要有为事业奋斗的志向,要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干的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我们也要在工作中去除浮躁之气,执着于教书育人,心在学生身上,扎根三尺讲台。我们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我们的心有多大,我们的舞台就有多大。
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这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办好教学的条件。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立足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利用学校提供的便利条件,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能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