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切实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周春辉
2020年既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亦是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启动之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高标准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同时,尽早启动“十四五”规划,为未来发展占得先机,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的工作。恰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在此关键时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提高政治站位,学深悟透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质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未来5到15年,中国将怎样发展?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要回答的主要命题。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60条、2万余字,紧紧扭住发展这条红线,重点突出了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解答了“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一命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根据时与势的变化,及时对所处发展阶段作出分析判断,确定阶段性的任务,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百年大变局叠加全球大疫情,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基于我国发展的历史特点、时代特征,以及周期性特点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总概括。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了,发展理念、思路、方法也要随之变化。新发展阶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有着崭新的时代要求。新发展阶段是承载现代化目标的阶段,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新局的阶段。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无不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历史方位。
新发展理念解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这一命题。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5年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的实践充分证明,新发展理念完全是科学的、正确的。放眼“十四五”乃至更长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更加注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次规划《建议》从12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这12部分总体上就是按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的,真正体现了“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新发展格局解答了“如何实现发展”这一命题。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首次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项战略部署。随后,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此进行了深入阐述。这次中央全会,“新发展格局”正式写入党的文件,并对此作出明确部署。立足新阶段、应对新变化的主动抉择,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指明了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新”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言以蔽之,这三个“新”,深刻回答了我国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解决了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三个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接续即将挥就的百年史诗,开启第二个百年的恢弘篇章,因此,我们应提高政治站位,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同时,还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等场合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精神,在学深悟透这些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围绕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三大课题,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谋划好“十四五”发展目标
人的一生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国家如此,高校亦是如此。我校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首先要明晰学校升本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概括来讲,学校的办学类型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郑州,面向河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定位是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办学层次定位是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与多种类型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这是我们总体的历史定位,当然我们还要结合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教育系统的“十四五”规划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要想编制好我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首先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广泛深入调查,在实事求是、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擘画发展蓝图。
一是坚持科学定位和特色办学。瞄准“对地方经济社会有一定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办学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优化学科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科内涵,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作用,彰显办学特色。
二是坚持承前启后和有效衔接。“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既要坚持与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又要注意与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相结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三是坚持系统全面和统筹规划。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切实建立起各单位“十四五”发展规划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相互配套的体系,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和凸显优势。要及时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准确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客观分析本单位现有基础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发展规划的引导、规范和监督作用。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和战略布局。要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为动力,加速结构调整与优化,强化战略布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同时,在编制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还要遵从一些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要客观公正地分析学校办学的历史,使学校在继承中发展,同时,客观准确地判断学校发展的优势与困难,给学校准确定位。
二是科学性原则。要从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寻求推动学校发展的策略,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
三是民主性原则。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全员参与,只有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发展目标才能内化为师生行动的动力。
四是协调性原则。学校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理清头绪,明确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协调诸多要素,使学校呈现和谐发展的局面。
五是可持续性原则。要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利用现有发展优势,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有足够的空间和后劲。
三、注重突出重点,统筹协调规划好“十四五”发展路径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解决了学校“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之后,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如何实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是重要内容。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区域之间的统筹兼顾,使得各项政策相互配套、相互耦合,在协调均衡中形成整体效能,这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正因此,“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需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学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将坚持抓重点、重点抓的工作思路,找准差距,补齐短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把学校“十四五”规划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紧密结合,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发展规划。
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通过外引内培多种方式,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根据各二级学院实际情况确定外引和内培的数量,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把有意向的高层次人才包括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引进来,同时,制定教师培养制度,激励教师提升学历、提升层次。形成和聚集一批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打造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且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二是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目前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干,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科学框架结构,“十四五”期间,我们不仅要把现有的专业规划好、发展好,同时要有所侧重,推出一批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重点专业。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建立紧密对接郑州市、河南省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本科专业,适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多种学科融合发展、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有所为,有所不为,凸显我们学校的特色专业,并将其做大、做好、做强。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协同育人能力。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重点构建三项推进机制,其中一项是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引导各类学校建立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有1200多所应用型高校,其中600多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趋势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围绕专业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等,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深度合作,以实现校企双赢、共生共荣。
四是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产教融合侧重于教学,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引,紧密结合郑州市经济、产业、企业及文化发展情况,专业对接产业,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校企合作途径,找准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切入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五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探寻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所以,教学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以服务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可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比如设置工作室、创建校内外实习基地、产教融合等。学校应下大功夫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为郑州市、全省、全国培养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六是营造良好氛围,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完善政策,多措并举,营造氛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对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和保障,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创新科研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应用型科研团队;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承担更多的横向项目;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出台激励措施或制度,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让适合做科研的教师专心做科研、愿意做科研。
七是加强管理制度改革,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管理制度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体系,是学校的办学法规,也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本保障。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学校管理方式转型,促进管理精细化。尤其要强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体系,持续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活力。
八是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四五”时期,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引导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分析研究新时代背景下“00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群体特征及教育管理策略。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教育理念、内容、手段、途径等方面进行创新。要倾注精力、花大力气来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使“修德、敏学、笃行、拓新”的校训植根师生心中,体现于点点滴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家国情怀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九是为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政治建设要全面加强,要不断强化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引导党员干部和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理论武装要走深走实,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主动自觉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组织基础要更加牢固,坚持设立学校基层党建活动专项经费,继续开展“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规范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清风正气要持续上扬,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巩固各项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和巡视巡察整改成果,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建责任要越压越实,要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学校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十四五”发展规划是事关学校未来五年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部署,是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我们将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厘清思路,科学编制,为学校未来五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我们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十四五”规划要求的引领下,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汇聚起全校师生的磅礴之力,奔向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