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依据专业或课程(群)设立的组织本科教学、开展群体性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是高等学校三级组织机构类型中最基层的一级,其设置形式多样,目前我校的教学组织机构以校-院-系和校-院-教研室为主,其职能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和教师行政管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及其活力的发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升本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和质量离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了通过加强院校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重点》中明确“要推动高校以院系为单位,恢复设立或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推动高校制定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相关管理制度”。
一、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办好本科教育的期盼更高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在会议上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要求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同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俗称“新时代高教40条”等文件,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要求各高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新时代对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更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出发点、立足点,积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思想水平、高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高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也是学生知识架构、基础能力的形成期。高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始终,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念,保持对中华文化和中国价值的自信。二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一招,是构建思政育人体系的迫切需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在我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任务,在总结前期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找准短板,为课程思政建设找到着力点,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共同育人的格局。
新时代办好本科教育的任务更重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将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的未来,面对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当前河南发展面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难得机遇,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更加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创新引领。服务国家战略和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科高校重任在肩。升本以来我校主动对接郑州国家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实施了“一二三四”工程,学校本科教育稳步发展,今年我校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首批五个本科专业学生顺利毕业,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到了12.2%,目前就业率达到了82%;一流专业建设有突破,“特殊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被评为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但与新时代全面夯实本科教育基础的要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下一步我们要以教育部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为契机,对标一流本科教育“金专”与“金课”,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育合格评估。
二、我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成绩与不足
升本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院系机构调整后,共设基层教学组织66个,目前已有7个教研室成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教研室成为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见下表)。精细化工等26个教研室备案为省级合格教研室。我校省级优秀和合格基层教学组织达到了50%,我校基层教学组织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教研教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基层教学组织名称 |
所属学院 |
立项备注 |
机械教研室 |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
2017年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土木工程教研室 |
土木工程学院 |
2017年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工程管理教研室 |
土木工程学院 |
2018年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 |
化工食品学院 |
2018年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软件技术 |
信息工程学院 |
2018年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精细化工 |
化工食品学院 |
2019年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旅游管理 |
管理学院 |
2019年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经济贸易学院 |
物流管理 |
2018年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管理学院 |
会计 |
2018年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我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在推动专业建设、落实教学任务、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联系教师与学生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基层教学组织积极行动,推动了线上教学普及,化“危”为“机”,一夜之间,教师变“主播”,学生成“粉丝”,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授课教师627人,共12511人次;通识选修课486门,选课学生10726人、21822门次,覆盖全部应选学生;除通识选修课外开课13389门次,全程理论必修课开课率100%,在线学习学生103.67万人次,保证了疫情期间稳定的线上教学秩序,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这将对我校的教学信息化及教学模式的变革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校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与新时代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教学组织作为教师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存在行政化的倾向;二是建设理念落后于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思维单一、活动形式单一现象普遍;三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随意性大,缺乏建设标准,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四是主体功能弱化,学习共同体作用不明显;五是管理重心有待下移,基层教学组织合理的责、权、利无法保障;六是“双带头人”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以把基层教学组织建成立德树人坚强堡垒。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开展教学研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联系教师与学生、落实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对于加快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基层教学组织的定位与职能、组织功能与构建、专业建设组织与开展、课程教学工作准备与任务落实、课堂教学环节管理、实践教学组织安排、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管理能力、教师业务素质与教学技能的提升等方方面面。下面就我校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1.提高站位和认识,把立德树人的责任扛起来。
深入理解新时代高校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的重要意义,以及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提高站位和认识,把立德树人的责任扛起来,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有效地带领一线教师深入参与教学、潜心教书育人,激发教师投入教学、教改工作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引领带动基层教学组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扛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选齐配强基层教学组织的负责人,让坚强堡垒作用发挥出来。
任何一个组织都应有一位明确的负责人,基层教学组织的负责人对组织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我们按照“双带头人”的标准选齐配强基层组织负责人。一方面要求基层教学组织的负责人要热爱党务、敬业奉献、善于管理、勇于担当,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在教学或学术上有良好的造诣,能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课程所在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能指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学经验交流,这样的负责人可以充分发挥了领头雁作用,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发展战略,协调成员关系,营造活泼向学的组织氛围,形成团队向心力,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
3.优化基层教学组织权力结构,让学术功能强起来。
为了确保基层教学组织改革的有效性,必须对基层教学组织的权力结构进行创新和改革。作为一个定位为学术组织的基层教学组织,在“放管服”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向基层加大放权力度,同时做好宏观服务和管理;另一方面基层教学组织应树立“大学术观”的理念,促使学术职能回归。将教学、科研、科研教改、教师管理、学生发展等相关事务均归属于基层教学组织学术职能的范围。坚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这一观念,凡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各项活动,应予以鼓励和支持。
4.以一流专业为特区,让专业特色亮起来。
对接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产业布局,继续优化专业布局,统筹推进专业建设。根据国家一流专业“双万计划”的总体部署,通过启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建一流专业特区,集中优势资源配置,引导专业明确定位、强化特色、提升质量,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形成国家、省、校三个层次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
5.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让课程质量优起来。
积极行动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严格课堂教学管理,严守教学纪律,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6.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让教学改革活起来。
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培育教学成果。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组织相互听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开展同行评议和学生评教,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研讨会议,及时了解教学改革领域的最新动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建设。以全面在线教学为契机,把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推向深入,推动课堂革命。加强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做好省级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实践。
7.以业务发展为目标,让教师能力提起来。
建立青年业务发展档案,完善国内、国外、校内、线上、线下立体培训体系,构建支持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链,引导广大教师切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郑工名师”培育计划,发挥质量奖、各级教学比赛等教学奖励体系的作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育省级教学名师、学术英才、学科带头人。
8.以“双百万计划”为支撑,让学生创新能力强起来。
以学校实施的“双百万计划”为抓手,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过程管理和成果验收。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分学科专业开展学生基础素质或创新创业大赛,构建省、学校、院系三级和学生全员参与的竞赛体系,强化教师指导学生成长,让学生真正“忙起来”。施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让学生创新能力强起来。
9.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让保障机制建起来。
以建立大学章程为契机,完善学校内部组织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针对基层教学组织的规章制度,包括基层教学组织的议事决策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听课评议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质量考核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同时,还应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不断培育适宜大学发展的外部社会文化和大学组织文化。此外还要完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等运行机制。在动力机制方面,通过制定基层教学组织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来树立榜样,把优秀基层组织负责人作为学院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增强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外驱力和内驱力。在资源配置中建立完善加大对基层教学组织的投入和倾斜保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投入相应的经费来保证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正常学术活动等场所、设备等的需要;还应加大力度支持基层教学组织与国内外基层教学组织的交流以及加强教师的培训等。在赋予基层教学组织大部分学术权力的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基层教学组织的监督,尤其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尤为必要。
10.以制度规范和典型引领相结合,让优良教风学风树起来。
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学术行为规范》《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等,规范教师行为。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四有”好老师。开展“最美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实行职称评审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等。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坚持“正己、爱生、敬业、奉献”的优良教风不动摇。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各项制度,严格管理,规范行为。继续实施各类奖惩制度,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扎实推进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工程,让健康向上、积极向学蔚然成风。
总之,我们要主动肩负起历史使命,切实增强办好新时代本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将进一步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标准,使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依据、层级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规范化。合理优化内部设置,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探索多种形式的本科基层教学组织。制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质量治理的有效方案,实现从质量管理到质量治理的根本转变。坚持实施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计划,以培训、论坛和评选优秀教务管理能手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学管理队伍能力和水平。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成为在教学第一线上立德树人的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升新时代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